2021年广东省农区蝗虫防控技术要点

2021-03-03 14:56发布

按照主动监测、积极预防、有效处置的总体要求,强化本地蝗虫和东亚飞蝗等蝗虫监测预警,抓准重点治理区域、落实防控技术、安全科学施药和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,实现“飞蝗不起飞成灾、*蝗不扩散危害”总体目标。

一、及时开展监测预警

重点调查桑地、甘蔗、玉米种植区及其周边的河堤、滩涂、荒地、农林交界地蝗情,密切关注蝗蝻出*情况,抓准蝗蝻高峰期(防治适期:蝗蝻2-3龄盛期),及时发布蝗虫预报预警。

二、抓准重点防控区域

蝗虫发生有明显的区域性,粤北地区以越北腹露蝗为主,珠三角、粤西地区以异岐蔗蝗、黄脊竹蝗为主。蚕桑区采取“分区治理、逐区防控”策略开展防治,科学划分采桑区和治蝗施药区,只在采桑区采桑养蚕,施药区标明药剂品种、施药时间和安全间隔期,采桑区标明采桑时间段。在安全间隔期后,施药区与采桑区对换。

三、科学实施防控措施

大力推进可持续治理,科学实施安全防治。

控制技术:在*蝗常年重发区,可通过垦荒种植、减少撂荒地面积,春秋深耕细耙(耕深10-20cm)等措施恶化其栖息环境,破坏*蝗产卵适生环境,压低虫源基数,减轻发生程度。

理化诱控技术:一是枫杨诱杀。利用越北腹露蝗对枫杨趋性,在作物地边种植枫杨,将越北腹露蝗诱离作物后集中扑杀。二是人工。在低龄蝗蝻期,利用蝗虫的聚集习性,充分发动群众,利用捕虫网等工具聚集团蝗蝻,减少蝗虫虫口密度。

生物防控技术:一是推广养鸭(鸡)治蝗技术,充分发挥天敌控害作用,减少农药使用,保护环境。二是施用生物制剂。在中低密度发生区(*蝗≤20 头/m2、飞蝗≤5 头/m2)、湖库及水源保护区、自然保护区,使用蝗虫微孢子虫、绿僵菌、苦参碱、印楝素等微生物农药或植物源农药防治。

科学实施化学防治:在高密度发生区(*蝗>20 头/m2、飞蝗 5>头/m2)集中连片发生区域,抓住幼虫低龄期,及时采用飞机、植保无人机或大型施药器械实施应急防治和统防统治,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,可选用马拉硫磷、高氯·马、阿维·三唑磷、吡虫啉等药剂喷施。蚕桑区化学药剂宜选用敌敌畏、乐果等,严禁使用BT、杀虫单、杀虫双、氯氰菊酯等对蚕敏感的药剂。

(来源:广东省农业农村厅《2021年广东省“虫口夺粮”保丰收实施方案》)